欢迎访问安徽省国有资产交易网 联系我们:0551-62613339
竞买人: [注册]
机构: [注册]
安徽省国有资产交易网

 

公开 · 公平 · 公正
登录/Sign IN
没有账户? 立即注册
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
同向发力 央企改革释放协同效应

发布时间:2018-09-13 09:03:47

    “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中央企业已经迈出坚实一步。”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730日召开的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 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媒体通气会”上表示。

    数据为证,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创历史最好水平,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.7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1%;实现利润总额8877.9亿元,同比增长23%6月份单月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大关,创历史新高。

这些成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,几年来央企改革多举措同向发力,已经开始释放出协同效应。

内部协同

    围绕着核心主业,中国电科推动内部研究所资源整合,全力推动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型,逐步建立了以母子公司、“母分公司”管理体制为基本模式的“三层架构、两级经营”主营业务组织体系。通过打造核心业务板块的龙头企业,带动主营业务整体跃升。

中国电科副总经理吴曼青表示,截至2017年,中国电科已整合内部30余家研究所,打造13家子集团和9家专业公司,成为中国电科未来主营业务发展的核心平台。

中远海运副总经理王宇航表示,公司通过重组整合推动结构调整,努力把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规模效益,连续两年大幅超额完成了国资委考核目标。

新组建的中远海运主动配置资源支持航运、物流及航运金融作为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发展,使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产业集群和板块倾斜,实现高效分布,打造核心竞争优势。集装箱船队通过重组整合,深挖成本、采购、营销等方面的协同潜力,2016年实现协同效益53.42亿元人民币,2017年增至59.4亿元。船队、港口、物流、造船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也不断加强。

    中国宝武致力于打造以绿色精品智慧的钢铁产业为基础,新材料、现代贸易物流、工业服务、城市服务、产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,最终形成若干个千亿级营收、百亿级利润的支柱产业和一批百亿级营收、十亿级利润的优秀企业。

从96家央企层面来看,企业内部协同最集中的体现在“压减”工作的高效推进。

    两年来,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共同努力,提前一年完成了法人户数减少20%的目标,推动了企业瘦身健体、提质增效。

    数据显示,截至5月31日,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11131户,减少比例达21.33%,超过三年完成20%的目标任务,法人总数已降至45123户(含累计新增3218户)。其中军工、电力、建筑、港澳、石油石化等行业的企业法人户数减少较多,合计减少6871户,占总数的62%;南方电网、国家电网、航天科工、中国航发、航天科技等44家企业法人户数减少比例超过了20%;国投、中国宝武、招商局集团、诚通集团等10家国有资本投资、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合计减少2104户,占总数的18.90%

    通过开展压减工作,中央企业成本费用和亏损面有效控制,资产质量不断优化,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。压减累计减少人工成本206亿元,减少管理费用178亿元。管理链条的压缩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,有效增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控力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能推广的做法和经验。

比如,航天科工清理了房地产、纺织板块、汽车4S店等非主业企业法人98户,累计盘活资产128.90亿元,回收资金46.21亿元。

截至2018年6月底,国家电网精减各级存量法人690户、压减比例44%,压减数量居央企首位,每年可节约税费及运营成本约50亿元。

中广核按照“扁平化”管理模式,搭建“集团总部-产业板块-业务单位”的架构,将集团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,打造了精简高效的组织运作体系。

中国建筑对子企业经营效率进行底线管理,将各业务板块“收入净利率”和“净资产收益率”两项指标的三年平均值作为衡量子企业经营效率水平的“及格线”,在此基础上动态制定“管控红线”,要求低于“管控红线”的子企业限期进行整改或予以重组、注销。

外部协同

    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重组工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资委先后完成20组38家企业重组,并新组建中国航发、中国铁塔两家公司,中央企业总户数调整至96户。

    重组整合是中央企业外部协同最集中的体现,虽是数量上的减法,却是质量上的加法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。

   “横向合并”强化了规模效应。中国北车、中国南车合并后,经营规模稳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第一,销售收入超过庞巴迪、阿尔斯通、西门子、通用电气轨道交通业务总和。

   “纵向联合”实现了优势互补。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重组,实现煤电一体化运营,探索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煤电矛盾。

   “专业化整合”优化了资源配置。新组建的铁塔公司整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铁塔及相关附属资源,有效减少了重复投资,实现了共建共享,新建铁塔共享水平由公司成立前的14.3%提升到目前的71.1%,累计减少重复建设铁塔56.8万座,节省投资1003亿元,节约土地2.77万亩。

    重组企业通过全面推进业务、资产、机构、管理、人员等整合融合,重组前的重复投资、恶性竞争、力量分散等问题有效解决,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。

    中国宝武钢铁主业2017年共推进77个协同项目,实现协同效益20.33亿元。正式员工劳动效率提升11.2%,经营业绩创造历史最优。中国中车20152017年累计实现境外销售收入比重组前三年增加34.9%2017年,中远海运仅集装箱板块就因协同增效47亿元。

    下一步,国资委将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、煤炭、电力、通信、化工等领域企业的战略性重组,以业务做强做精为目标,以优势企业为主体,通过无偿划转、有偿收购、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,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,围绕协同效应发挥,切实加强重组后的内部整合融合。

市场协同

    市场竞争需要市场化的经营机制,更需要市场化的协同效应,这其中包括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降杠杆减负债。

    中国宝武副总经理刘翔表示,中国宝武在一级子公司层面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。宝钢股份和宝信软件相继实施股权激励计划。欧冶云商实施第一轮股权开放计划。发起成立的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,正通过市场化、专业化运作,重点推进重钢重组项目。下一阶段中国宝武将在新业务、新产业的新建企业设立伊始,就联合各种市场主体,以多元化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。

    吴曼青透露,中国电科以具备条件的二级成员单位中电仪器为示范,纳入国家第三批混改试点。

    2017年以来,央企债务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,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相对合理,未出现重大债务风险和债券风险事件,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下降空间。

国资委在原有负债率管控线的基础上,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负债率警戒线(非工业企业70%,工业企业65%,科研企业60%)。为推动企业落实负债率目标,将负债率高于警戒线及带息负债规模大的企业,纳入债务风险管控工作范围,逐月跟踪分析负债率变化和带息负债规模增长情况,对异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,定期上报债务风险管控工作进展情况。

    同时,研究制定《关于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的指导意见》。推动两家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探索参与央企债转股,目前,18家中央企业已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,签约规模约5000亿元,资金落地超过2000亿元。

    目前,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下一步,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,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,持续推进提质增效,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,全面加强风险防控,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。

政策协同

    改革的成绩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协同发力。

    创新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不竭源泉。今年4月,国资委联合科技部共同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》,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。7月,国资委和中国科协签署共同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,致力于深化协同创新,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出更多国之重器。

    在“压减”工作中,针对反映较为集中的“退出难”问题,国资委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,推动了《关于继续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》(财税〔201817号)、《关于继续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》(财税〔201857号)等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;积极参与发展改革委牵头的《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》制定。

    在“处僵治困”工作中,国资委继续加大政策协调力度,继续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机制,积极帮助企业化解难题,为推进“处僵治困”创造有利条件。截至2017年末,已累计完成超过1200户“僵尸企业”和特困企业处置和治理主体任务,总体进展符合预期。

协同效应

    国企改革棋到中局,唯有各项举措协同发力,才能发挥改革的最大的效益,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央企力量。

    各重组企业注重与相关改革任务协同配合,放大了重组的乘数效应。

    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协同推进。在央企重组中,同步推动中国宝武、国家能源、中国五矿等作为投资公司试点企业,支持中粮集团、保利集团等试点企业实施资源整合,充分发挥投资公司在重组中的抓手作用。

    “压减”工作方面,重组企业把压缩管理层级、减少法人户数与整合融合同部署同推进。

    “处僵治困”有效推进,比如重组后的中国五矿提前完成国资委挂牌督导的年度处置任务,亏损企业同比减少超过百家,实现控亏止血目标。

    各中央企业还将压减工作与处僵治困、公司制改制、化解过剩产能、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国企改革工作协同推进,取得了“1+12”的改革效果。

    如航空工业压减了37家僵尸特困企业,其中21户通过破产清算、关闭撤销或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理,其余12家厂办物业公司和5家厂办医院结合“三供一业”移交工作进行了让渡。东风公司通过与国药集团战略合作,将所属东风医疗资产整体无偿划转至国药医疗健康产业,实现了剥离企业办医疗机构的改革目标。(转载)